心理疾病

當前位置 /首頁/健康疾病/心理疾病/列表

不願意分享的原因

不願意分享的原因,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時候會因爲一件事情導致自己的分享欲沒有了,時間久了,久而久之的就開始不願意分享自己的事情,因爲覺得這樣會沒有人去聽去在意,一起來看看不願意分享的原因

不願意分享的原因1

孩子爲什麼不願意分享

原因一、家長給孩子的太少

如果孩子有很多零食,多到好幾天都吃不完,那孩子一定願意和小夥伴分享,就算分享了自己還有很多。

如果孩子只有那麼一點點,自己都捨不得吃,那絕對不會願意分享。不止零食,玩具、家長的愛都是如此,孩子擁有的很多,一定會願意分享。

其實很多孩子都喜歡和小夥伴分享自己的物品,前提是擁有很多,並不會因爲分享損失什麼。

原因二、沒有享受到別人的分享

小孩子的思維方式很簡單,小夥伴給了他很好吃的蛋糕,那他就會把自己很喜歡的玩具分享給小夥伴。

有來有往,孩子因爲“分享”和小夥伴的關係越來越好,一定會很開心,會喜歡上分享帶來的快樂。

如果孩子從來沒有享受到別人的分享,那孩子會不明白自己爲什麼要分享,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了,又能帶來什麼?時間久了,孩子一直不理解,也就不願意再去分享。

原因三、家長不要強制孩子分享

其實分享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分享給誰,分享什麼東西孩子都有自己的考量。孩子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夥伴進行分享,不喜歡的小夥伴肯定是不願意分享的。

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能因爲自己的面子強制孩子去分享。如果家長每次都要求孩子把東西分享給別人,絲毫不考慮孩子的感受,次數多了,孩子就會拒絕分享。

不願意分享的原因

孩子可以拒絕分享

首先、孩子有權利說不

零食、玩具,書籍……孩子自己的東西,孩子有決定權。願不願意分享都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家長不應該參與。

孩子願意分享,說明孩子喜歡熱鬧,喜歡和小夥伴一起玩。孩子不願意分享,並不是自私,可能是性格內斂,喜歡安靜。

家長不能因爲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斥罵孩子。孩子對自己的物品有選擇是否分享的權利。

其次、主動分享和被動分享

孩子主動分享被動分享絕對是有區別的。孩子主動分享,家長也會高興,覺得孩子大方活潑。

誇讚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會很開心,感覺得到了家長的肯定,下次一定還會願意分享。如果孩子是在家長的強制要求下分享,一點也感受不到分享的樂趣。

甚至在被動分享下得到家長的誇讚,孩子可能會產生抗拒心理,覺得家長要求自己分享只是爲了面子,那一定不會願意分享。

分享的基礎

基礎一、自我滿足是分享的前提

家長想讓孩子學會分享,那分享的前提是什麼?是孩子擁有的足夠多。家長的關愛是孩子是否大方開朗的關鍵。

家長給孩子滿心的關愛,孩子就會有自信有底氣。假如孩子只有一顆糖了,在自我滿足的前提下,一定會願意分享。

因爲孩子知道,家長給他的絕對不止一顆糖。如果家長給孩子的很少,孩子自己都不能滿足,分享給別人自己就沒有了,又怎麼會願意分享。

基礎二、孩子的社交是關鍵

孩子在什麼環境下成長很重要。如果孩子的身邊都是願意分享的小朋友,孩子也絕對不會自私。

就算孩子性格內斂,也會在環境的影響下慢慢改變。如果孩子的身邊都是一些自私自利的人,那孩子會覺得分享給這樣的人不值得

假如孩子想認識一個新的小夥伴,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分享,所以孩子的社交很關鍵。家長們要知道,孩子有選擇是否分享的權利,在不願意的情況下,孩子可以說不。

不願意分享的原因2

分享成本變低了,人們對待分享的態度更加隨意

信息爆炸的時代,隨手分享既快捷又不費力,人們每天也在不斷被各類榜單推薦“安利”,其中不乏“幫孩子投票”、“秀曬炫”一類招人煩的分享舉動,習慣了這些都會讓分享這一舉動變得不再珍貴。

這就是爲什麼看到自己喜歡的作品、某個明星、某種觀點不敢輕易分享的原因。審美趣味因人而異,你分享的內容別人並不一定喜聞樂見;而且轉發之後,每個看的人就有了觀看和參與的權利,也有可能會得到一些隨意的評論。所以說,現如今不會輕易分享的主要擔憂是怕不被珍惜,更多的人乾脆選擇了“默默收藏”。

人設包袱有點重

網絡上的分享讓你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公之於衆的可能性,所以你的每一次隨手分享都是個人呈現,你分享的內容也成了人設的一部分,出於對潛在“觀衆”的考慮,你可能會遭遇到這些“退堂鼓”:

拍到很多滿意的照片,擔心九宮格顯得有點虛榮,最後一張都不敢發朋友圈;這篇觀點清奇有趣,可是看上去有點“沒煙火氣”,怕轉到朋友圈被指責爲裝逼,算了;熱議話題的.爆料文章、深度剖析,會不會隨後被闢謠是假新聞?還是先別轉了;看了不少有趣的東西,但還是不想分享太頻繁,免得讓別人覺得自己很閒;

隱私邊界的觸碰

人們變得不愛分享的一個客觀原因,可能是擔心自己的隱私在無形中暴露。

有些人不愛分享的原因很簡單,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在幹嘛。除了每個人開放程度的差異,普遍來講,分享這件事的確有暴露隱私的風險,你點過的外賣、點評過的餐館,都可能被關聯的社交好友一覽無餘,比如:7 月 9 日,大衆點評就暴露用戶行蹤一事發表了聲明,稱初衷是希望有分享意願的用戶能夠獲得的美好體驗。但事實證明這一舉措讓用戶體驗並不美好,大衆點評也對此功能進行了整改,類似的網絡隱私泄露無形中讓分享的邊界變得更加模糊,也會加重人們網絡分享時心理負擔,久而久之,在網絡隱私所剩無幾的現在,現實中慷慨大方的人也未必有膽量在網絡上放心地分享。

不願意分享的原因 第2張

社交網絡上,你都遭遇過哪些“這好像越界了吧”的時刻?的調查中,有一些社交中的分享行爲無疑也會觸碰到個人邊界,比如:

朋友沒打招呼就曬合照 or 聊天記錄到朋友圈有人問你要別人微信號/沒打招呼把你的微信名片分享給別人分享時社交軟件自動幫你在其他平臺上同步借會員:好幾個人share同一個視頻網站賬號,從此播放記錄也被迫“共享”了。

一些技術障礙

通過調查,我們還發現線上分享困境也包括一些技術上的難題。

安卓和蘋果手機之間的藍牙互不相認;轉發分享時有勾選陷阱,一不小心就關注了啥營銷號;各種軟件之間分享受限制,不能直接轉發分享;朋友圈發視頻格式受限;想分享公衆號文章裏的文字,只能退出鏈接去對話框手動複製黏貼;

這些分享時的技術陷阱無疑增加了人們分享的成本——“算了,懶得發了”。

不願意分享的原因3

一般有4類人不願意分享朋友圈。

一、生活平淡、單調、不如意的的人

第一類是生活平淡、單調、不如意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什麼可以開心和分享的,只有無休止的工作和忙碌,沒有時間去思考朋友圈的分享,也沒有什麼可以發出去的。這樣的人很可憐,被生活折磨,激情磨滅,但即使是黑暗的天空,總會有星辰,只是有時候,你需要一雙發現快樂的眼睛。

二、更看重現實生活的人,現實生活裏有更重要的人了

另外還有一類人,他們覺得比起在網絡上分享,現實中對生活的感受更重要,他們不在乎別人對他們生活的看法,只想抓住現實的人生,而不是虛無的網絡,他們不在乎分享出來的是什麼,而是自己內心對生活的感悟。

不願意分享的原因 第3張

三、你被屏蔽了,他們只給自己在乎的人看

最後還有一類人,你永遠看不到他們的朋友圈,因爲你們的關係不夠,他們只給自己在乎的人看,只有你被他們認可,才能看到他們真實的分享。這樣的情況雖然讓人沮喪,但也能夠了解到你在他的心目中是什麼樣的地位,有時候,我們一廂情願的'以爲自己是他很重要的朋友,但事實上,只不過是最普通的點頭之交罷了。

四、偷偷搞事情的人

還有一類是偷偷搞事情的人,有些人在背地裏偷偷搞事情,比如說你的競爭對手、同事在朋友圈裏發一些消息不想讓你看到的。這些消息可能是一些廣告呀,客戶呀,推文呀等等。有些人是故意不給你看到的,有些人是怕你覺得煩的。

TAG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