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健康疾病/健康常識/列表

越是沒有的東西越是想要

越是沒有的東西越是想要,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你越是在乎什麼,往往就會越得不到。你難過、彷徨、掙扎,卻還是改變不了。一起來看看越是沒有的東西越是想要。

越是沒有的東西越是想要1

轉移注意力:

把注意力轉移到所做事情的過程中,而不是緊盯結果。可以把目標逐一分解,如果這個任務需要一年完成,可以將目標分解到每個季度,每個月,每一天,每一次只專注於當下的任務。

期望值量化爲目標值:

合理的分析問題,將你的期望量化,不要讓情緒總是牽着你。每一目標可以根據不同維度給自己的完成結果打分,比如今天完成的任務的完成度、效率、質量水平等等。分解好子目標後,你需要做的只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保持適度的動機水平:

慾望太強會毀掉自己,慾望太弱又會消極避世,所以需要調整合理的慾望動機。要想擺脫這種困擾,就需要保持隨遇而安的心態,更多的時候你只需要盡人事聽天命,並且適當的給自己解解壓,不要讓自己成爲慾望的奴隸,心要灑脫。機會來了敢拿,機會走了能放。

越是沒有的東西越是想要

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很多事情的結果源自於你的行爲,你的行爲源自於你對事物的認知,良好的認知水平能夠幫助你快速有效的'分析問題,做出更優的判斷,制定更合理的規劃。

古人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人生本就是一場馬拉松,不要因爲短途的失敗就否定自己。這場旅行,流年笑擲,未來可期!

  其實,在心理學中,心理學家將這種“越想要就越得不到”的心理現象稱爲“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指,動機強度過低或過高時都會事與願違,當人的動機處於適宜強度時,工作效率最佳。

比如你原本很幽默,但因爲太想在心儀的人面前大展風采,結果因爲緊張說話變得磕磕巴巴、枯燥無味;你本來能力還不錯,但太想在工作中大展拳腳,當期待已久的機會擺在自己面前,卻因爲壓力山大發揮不出自己的水平等等。

所謂的越想要的越得不到,說穿了其實只是你全力去爭取某些東西卻沒能如願時所產生的一種挫敗感而已。

這種感受讓深陷其中的你特別痛苦,無助,甚至喪失掉繼續努力的熱情,行動上也跟着懈怠、放棄,從而導致你離目標越來越遠,甚至產生遙不可及的感覺。

越是沒有的東西越是想要2

01越想掙錢,越掙不到錢

記得竇文濤在《圓桌派》一期欄目中說過一句話:“我每次要是奔着掙錢去啊最後就掙不着錢;我每次要是不奔着掙錢去呢,最後準能掙得着錢;我想到的事從來都沒有發生;發生的都是我沒有想到的”。

“我做夢都窮醒了,我太想有錢了,太想成功了,太想實現自身價值了”。動力和慾望被半吊子專家演義爲成功的第一心理法則,認爲動力越大、慾望越強離成功就越近。

但殘酷的現實恰恰相反,凡是天天雞血打滿管、嗓子喊到嘶啞、高呼要成爲千萬富翁的人,幾乎是沒有達成所願的。

以美國著名的走鋼絲表演藝術家命名的“瓦倫達效應”,就是在說明,你越是超級在乎的,越是想要得到的東西,你就越得不到。那些一創業就給自己定下來明年買勞斯萊斯的人100%是買不了的,即使買了也會很快就沒了。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奇妙,你越是想有,你就越沒有,財富、愛情、健康、地位、都是如此。而當你清空了自己那野獸般的貪、嗔、癡、欲,單純地去享受這個過程的.時候,快樂也好、挫折也好、痛苦也罷,最後,那好的結果反而與你不期而遇,有一句話叫“真空生妙有,萬物一理也”。

02 越想要 ,越沒有

結婚之前,你拿着望遠鏡外加顯微鏡滿世界尋摸也找不着一個心儀的美女帥哥,原因不是這差點兒、就是那差點兒,你一想:“算了差不多得了,就這個吧,結婚了”。你剛一結婚,卻發現美女帥哥從四面八方都冒出來了,感覺個個都比家裏的好。這是怎麼回事,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奇妙。

越是沒有的東西越是想要 第2張

你發現這個規律了嗎?你越是想要,就越是沒有。做生意不也是這樣嗎,你想錢都想瘋了,豁出老命滿世界地去尋找掙大錢的機會,結果到處被坑,心想,算了放棄了,還是找份工作將就着幹吧。

等你將就着幹出點成績來了,也有點兒錢了,各種掙錢的機會都會來找你了,這是怎麼回事呢,當你有了會給你更多;當你沒有時會把你有的也拿走,這就是“馬太效應”。

所以,踏踏實實地把眼前能幹的事幹好了,會水到渠成,別一天到晚的瞎琢磨,論語 子曰:“君子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03 奇蹟發生的規律

你有沒有發現這麼一個規律:面對一個人或一件事很久很久,心力交瘁最後都沒有結果,這個時候你已經徹底放棄希望了,心想:“算了死心了,成不了也無所謂了,死馬當活馬醫,我就最後再盡點自己的本分,再試一下子,試完我就回農村種地了”,而奇蹟往往就發生在此刻,最後,你成功了。

當你不再抱着希望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希望則悄然而至,這在兵法上叫“必死而生”。那些抱着必死的決心壓根就沒想能活着回來的人,反而是最後的倖存者。

相反,當你抱着僥倖的心裏在想:“看見那麼多人都在參與呢,不可能就我自己賠錢啊,我就撈一把,之後我就不玩了、撤了,怎麼會這麼巧,倒黴的不可能是我吧?” 有了這種想法你放心,奇蹟就會發生在你的身上,輸的那個人肯定就是你,這叫“幸生而死”。

天下的事情就是這麼有趣,“幸生而死,必死而生”,你越想要就越沒有,渴望成功的慾望恰恰是成功的最大障礙。

04 爲什麼越付出,越得不到

你聽說過心理學上的“穿針效應”嗎 ?給小小的逢衣針穿線時,你越是想努力集中,你的手就抖得越厲害,拿着的線就難穿進去,因爲你太在意得失,心理負擔過重,也就更容易出錯。

同樣的道理,當你越在乎一個人一件事時,你就更有可能過度付出、過度表現,最後更容易出錯。相反,當你抱着平常心正常發揮時,你的個人魅力反而能展現的淋漓盡至。所以,越追求什麼,往往就越得不到;越在乎結果,越得不到好的結果,這叫“求之不得”。

人生就是一個矛盾的過程,不能因爲可能沒有好的結果,我們在過程當中就不努力;不能因爲擔心在愛上一旦成就對方,對方不一定反過來對你忠誠,而不去成就。

過程全力以赴,不執着於最後的結果,結果好與壞你都能坦然接受。最後,你往往會得到最好的結果,因爲這叫“聖賢之道,爲而不爭”。

越是沒有的東西越是想要3

禁果效應的人什麼心理

禁果效應的人有兩種心理,一種是好奇心理,人們會傾向於對自己不瞭解的事物產生好奇心,有一種莫名的探索欲,正是因爲不知道所以才更想要弄清楚;另一種是逆反心理,逆反能夠使人們掙脫束縛,追求自由,而這是人的天性,越不讓做的事情越會勾起人的興趣,所以纔會想要掙脫去追求未知的東西。

禁果效應的啓示

禁果效應告訴我們如果要求人們要做一件事情或者是不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不然就很難要求對方做某事。其實我們可以將對方不喜歡的事情變成禁果,這樣可以提高對方的吸引力,會更想要得到或更想要做,禁止的事情纔會讓更多人關注;反之一些沒有價值的事情不能變成禁果,一切都要適可而止。

越是沒有的東西越是想要 第3張

禁果效應一般指潘多拉效應,指的是“不禁不爲”、“愈禁愈爲”的逆反心理現象,越是禁止的'東西越想要得到,被禁止的東西對人反而會更有吸引力,會更加想要參與和關注,那些無法知曉的事物比能接觸到的事物有更大的誘惑力,強化了人們想要接近了解的訴求,而這一切其實就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在作祟。

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這句話就是我們一直以來的想法,總覺得自己手裏的不夠或是不夠好,所以眼睛裏緊盯着那些我們沒有得到的,無論是感情上還是工作上,我們都是這樣子,滿足於現狀,就會被現狀捲入落後的漩渦裏,等到再想要繼續的時候,自己忘記自己應該怎麼去做,追什麼了。

人活着本來就是奔着一些事物而去的

要麼總會有目標有信念這一說法。人的慾望從不會消失,它會伴隨我們成長,極個別的能看到無慾無求的人。我們大多數的普通人都在生活的意義是什麼,我在追求能在社會上站住腳跟,不會被社會淘汰,我想要權利,想要不再忍讓和退步,我們都是在不斷的挑戰自己,都在仰着頭看着最上面的事物。也正是因爲我們總會覺得我們沒有的應該纔是最好的,不滿於現狀,不甘於現狀,所以纔會對沒有得到的東西,念念不忘。與生俱來的佔有慾,與我們一起並肩同行。

TAG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