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讀物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兒童讀物/列表

大班幼師教學隨筆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爲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班幼師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幼師教學隨筆

大班幼師教學隨筆1

“生活即教育”是我國近代教育史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他認爲“生活即教育”,生活與教育是同一過程,教育不能脫離生活,生活也不能脫離教育。有什麼樣的生活就應有什麼樣的教育,教育的內容應根據生活的需要。不需要驚天動地,只要平平淡淡;不需要刻意追求,只要真真實實。因爲,教育無處不在,教育隨時隨刻。

對於幼兒教育,無論是知識文化的掌握,還是道德品質的發展,都離不開一日生活的內容。“把一日活動當課上,把課當遊戲做。要把對教學活動的重視轉移到對所有活動的關注上來。”畢竟對幼兒來說,真正給他們上課的時間安排不是很多,幼兒的大部分時間用於一日活動中的遊戲和生活上,那就讓教育從孩子們的一日生活開始吧:

今天是孩子們拆洗被罩和牀單的日子,午休起牀之後,老師和孩子們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孩子們先把被單交給老師,再把枕頭套放進盆裏,最後是把褥子套拆下來,放到一起,朵朵、千茹更是連睡衣都沒換就開始忙起來了,淼淼更是做的一絲不苟,其他的小朋友看了之後,也爭先恐後的忙上了,直到最後一牀被單被收走,每一位小朋友都做的非常的認真、仔細。

忙完這些之後,點點跟老師說:“我想自己洗枕頭套”,老師問孩子們:“是想跟老師們一起洗枕頭套,順便玩泡泡呢,還是有老師陪大家進行別的活動,有老師去洗枕頭套呢”,小朋友居然全部要求參與洗枕頭套。於是,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參與到了這次的洗枕頭套活動中,大家兩到三人一組,在豆豆、澤澤、點點、明遠、康康等小隊長的帶領之下,在老師的協助下,開始了學習洗枕頭套的活動,在清洗的過程中,明遠、豆豆的那一組還主動要求多洗枕頭套呢,澤澤和優米是一組,在優米的`指揮下,做的是有板有眼,樂樂、笑笑、航航自己邊搓枕頭套邊看着盆裏越來越多的泡泡別提多開心了,最後樂樂洗着洗着就自己笑出聲音來了。還有茜茜、果果、舒涵、森森幾位小朋友洗的特別認真,一看在家裏就有過洗衣服的經驗。枕頭套清洗完之後,老師用洗衣機甩幹了,孩子們又把枕頭套一個個地用夾子夾好晾到了晾衣架。

我們的活動結束之後,老師問孩子們感覺怎麼樣,孩子們一致認爲很好玩,尤其喜歡自己用手搓出泡泡來的感覺,還有好多小朋友表示在家裏洗過衣服,有洗衣服的經驗,看來爸爸媽媽在家也很注重孩子們的生活教育。

大班幼師教學隨筆2

我們班上學期轉來的孩子,由於家裏寵愛的原因,很多時候不會與幼兒處理關係,動不動就會發脾氣,大哭大鬧,有時候還會打人。照顧到孩子剛剛進入本班,對周圍環境還不熟悉,所以我儘量以鼓勵爲主,但有時候還是會選擇說理等方式進行,幼兒的脾氣有了改善,但是本學期開始,他的脾氣又上來了,真是讓我頭疼,每次爲了一點小事情會鬧很久。這學期我改變方法,瞭解事情情況後,沒有什麼原則性的錯誤,我就會選擇冷淡他。多次下面,現在他的脾氣也改好了,很少見到他大哭大鬧的樣子,和其他小朋友也很友好的相處了。

孩子發脾氣時,你只管幹你的事。注意不要看他,即使只是瞥了他一眼,他也會受到鼓舞繼續鬧下去。這是最見效的.方法。氣頭上的孩子,大人的說理、摟抱都不會太奏效。只要你沉住氣,就是不理孩子。孩子在最終放棄這個行爲之前會加倍的哭鬧,你要堅持住。也可以講幾句簡明扼要的話:“你不哭了咱們再一起玩。”不要多說。如果孩子哭鬧的更厲害也不必介意。必要時把這話重複一次。孩子不再發脾氣時,若無其事地歡迎孩子回來就行了:“過來吧,咱們去街上玩。”不要說:“你剛纔哭真是太不懂事了,”一類話。

怎樣有效地維持活動紀律呢?我靈機一動,想到了童話故事《白雪公主》裏,皇后有一面鏡子,小朋友們都非常熟悉這個故事。我就套用了皇后的口頭禪,說:“魔鏡,魔鏡,你告訴我,誰最不聽老師的話?”孩子們立刻注意過來,一個勁兒地問魔鏡在哪裏。我告訴他們,老師的鋼琴就是一面魔鏡,它可以告訴我小朋友們在幹什麼——軒軒在幹什麼,濤濤在幹什麼等等……

孩子們覺得神奇極了,紛紛坐好。有時還從不同角度發問:“魔鏡,魔鏡,你告訴我,誰最能幹?”“魔鏡,魔鏡,你告訴我,誰的小手最靈巧?

每次對着“魔鏡子”唱歌或發問,孩子們總是能立刻保持安靜,這真是一面特殊的“鏡子”——魔鏡哦!

大班幼師教學隨筆3

又到了“八個一”活動的時間了,我讓孩子們跳繩,活動剛開始,就拉着繩子跑着,突然一下子摔到了,雖然狀況就發生在我的眼前,可是我來不及拉到她,她已經摔到了,我迅速跑過去扶起她,看見她的下巴上有零星的紅點,嚴重的是嘴巴里出血了。仔細一看,原先是上牙齒咬到下嘴脣上,並咬破了,有兩個很深的.小牙印,我心疼極了,連忙請王教師幫忙,帶文琪去教室漱口,擦藥。

中午吃飯時,我一向問文琪嘴巴是否還疼,需要把飯菜切細點喂她嗎?可是她卻告訴我“教師,我不疼,吃飯也不疼”,還用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我。我的心裏是一陣陣的感動,她竟然看出我的擔心,像個大人似的安慰起我了。到午時午睡時,文琪的狀態一向很好,我時刻留意着她。就這樣到了午時離園的時候,我心想,此刻的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家長如果不能理解我,就算是有一些指責的言語我也必須要聽進去,更何況文琪一向是她奶奶來接呢,老人更是心疼不已了。我忐忑不安的等着文琪的奶奶,教室裏還有四、五個孩子時,她的奶奶來了,我連忙迎上前,把這天上午的事情給老人說了一遍,就在我的話還沒有完全講完時,老人家就說“這是難免的,教師,你太辛苦了”然後一再告訴我別放心上,領着孩子跟我說了聲:“教師,再見!”後就離開了。

這天這件事情使我再一次被感動,被文琪的善解人意,還有家長對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這使我更加自責起來,如果我在活動前再多說幾句“請寶寶不要奔跑的”之類的提醒的話語就好了,或者這天如果不玩拉力球,改玩別的項目可能也能夠避免“事件”,今後我還要更加用心,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用的心看好孩子們。

大班幼師教學隨筆4

童年時我常夢想:在藍色的大海邊、在碧綠的草地上,我領着一羣活潑可愛的孩子,象花蝴蝶般翩然起舞、象百靈鳥般婉轉歌唱。如今,我已實現了我的夢想,成爲了一名幼兒教師,我才知道肩上擔子的分量,才明白教師之愛的深沉和無價。

面對生病的孩子,教師無微不至的關懷付出的是情真意切的慈母之愛;遇到學習有困難的孩子,教師的積極引導和耐心等待傳遞出嚴師之愛;面對淘氣孩子的物理耍賴,教師不是埋怨和冷眼相對,傾注的是真誠的理解和寬容之愛……這是一副副多麼動人的`愛之畫面。

教育因愛而生,所以教師把自己的工作視爲太陽底下最輝煌的事業;教育因愛而成,所以在教師的眼裏,每一個孩子都能成才。

我將永恆地去堅持這樣一個真理:愛的力量是無窮的。

大班幼師教學隨筆5

孝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果家庭中晚輩懂得孝敬長輩,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溫馨、幸福。家庭中長幼有序,相互關心,互相寬容,將會呈現其樂融融的氣氛對每個人的身心發展都是有利的,作爲父母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從小具有孝敬長輩的好行爲呢?

一、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

孩子的奶奶爺爺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爲了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形象,起一個榜樣作用,我們對父母非常尊重,無論大事小事都尊重老人的意見,有什麼樣好吃的東西,也先給老人吃,對老人的關懷,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在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孩子知道了什麼是美,什麼是善,學會了有好吃的東西,總是搶着說:“爺爺奶奶你們吃!”雖然祖孫幾人你推我讓,但每次最後還是老人先吃,老人高興地逢人便誇自已的`兒孫孝敬。看到我們給孩子帶來了良好的影響,自已也感到很欣慰。

二、肯定好行爲,增強正效應

要讓孩子做到孝敬長輩這也不是一件難事,只要注意觀察,及時發現,鼓勵孩子的好行爲,時間長了,自然會產生好的效果。週末,我在看望母親時,順便帶上一些可口的食品,並帶女兒一起去,讓女兒把食品交給母親,我的父母見外孫女這麼孝敬,樂得合不攏嘴,我們也趁機大大的誇獎了一番。

三、孝心不分早晚,關鍵要耐心,堅持引導。

我有兩個孩子,在她們剛學會走路時,就注意教她們做一個懂得回報、懂得孝敬老人的孩子。比如:出門和長輩說再見,放學和長輩打招呼,坐車給老人讓座……我們常年堅持這樣做,現在她們都有能自覺孝敬照顧長輩。

總之,若想讓孩子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做家長的,首先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讓孩子來效仿,相得益彰,互相促進。相信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孩子自然會對“孝敬長輩”這四個字擁有自已的理解,也會用自已認爲合適的方式去孝敬長輩。

大班幼師教學隨筆6

一、不再直接給幼兒餵飯

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個幼兒因爲吃了涼的飯菜而嘔吐。嚇壞的我馬上帶幼兒到洗漱間進行清洗,並告訴了其他的教師,而大家卻覺得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熟視無睹。當時給了我很大的刺激。由於幼兒吃飯比較慢,冬天飯菜沒有吃完就已經冰涼。加之教師不停督促讓幼兒吃乾淨,有的甚至一天吃三頓涼飯。所以我從那時起堅持每個中午晚回家一個小時,對平常吃飯慢的幼兒直接進行餵食。

我以爲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去照顧好了孩子,是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做的。殊不知,由於我的餵食而剝奪了幼兒自己進食技能的培養。代勞不是幫助幼兒。

我們老師平時在工作的時候,往往是關心幼兒吃飯的多少,快慢、挑食等問題。很少考慮到幼兒進食時的心情,胃口等。這樣一味的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幼兒,所以纔會出現催食、餵食等現象。有時,教師在反覆催食,或着特殊強調照顧時,也會給幼兒小小心靈帶來無形的壓力。進而更加恐懼甚至厭惡吃飯。

對待吃飯慢的,可以先給幼兒少盛,循序漸進。不要刻意的強調或者批評幼兒吃飯慢,少。或者直接代勞,拿過碗勺餵飯。但是我絕不讓幼兒吃涼了的飯菜。飯前食慾的調動,舒適進餐環境的培養,及時的表揚等等方面做足功夫,也會有利於幼兒的進食。看似無所爲,其實功效卓著。

二、孩子是我們的監督者

記得我第一次下幼兒園見習時……

早上,我起了個大早來到幼兒園,跟主班老師打過招呼後,便來到洗手間洗手。這時第一位到園的孩子也來到洗手間洗手,小女孩望着我叫“老師”。“哎”我心裏高興的應着。不一會兒小女孩突然瞪着我說:“鄧老師昨天才說要節約水資源,洗手時不能開那麼大的水,你還開那麼大,哼!”我聽完她的話後又驚又羞地冒一身冷汗。愣了一下後,我連忙整理一下臉部尷尬的表情。蹲下來對孩子說:“不好意思,我昨天沒來聽課,不過謝謝你告訴我,我以後一定注意的。你真聰明,老師說過的話都記着呢!”這時小女孩高興的對我說:“不用謝。”然後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真是深受教育啊……在幼兒園裏你的一行一舉都有這麼多的孩子在監督着,可不容得有一絲的錯誤和馬虎啊!

見習生活中,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

三、不要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

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只可惜太多的家長卻因爲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而在有意無意中剝奪了孩子許多成長的機會。比如,生活中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孩子吃的橘子、雞蛋、蘋果、核桃等等,都是父母事先去了皮的,爲的是孩子吃起來容易,更不會遇到什麼危險。可是不知道這些父母有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爲孩子提供這些方便的同時,不僅剝奪了孩子親手實踐的機會,而且剝奪了孩子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甚至會因此養成孩子害怕挫折、不思進取的不良品性,從而耽誤孩子的一生。

四、愛是真正的老師

偶然間,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愛是最好的老師》,感覺不錯,文章是這樣的:“許多年前,有一個叫約翰·霍普金的教授給他的畢業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去貧民窟,找200個年齡在12歲到16歲之間的男孩,調查他們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然後預測他們的未來。

“那些學生運用社會統計學知識,設計了問題,跟男孩們進行了交談,分析各種數據,最後得出結論: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將有一段在監獄服刑的經歷。

“25年後,教授給另一批學生也佈置了一個作業:檢驗25年前的預測是否正確。學生們又來到貧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經長大成人了。有的還在那裏住着,有的搬走了,還有的已經去世了。但最終學生們還是與原來的200個男孩中的180個取得了聯繫。他們發現其中只有4人曾經進過監獄。

“爲什麼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發的地方卻有這麼好的成長記錄呢?研究人員感到很納悶也很吃驚,後來他們被告知:有一個老師當年教過那些孩子……

“通過進一步調查,他們發現75%的孩子都是一個婦女教過的。研究人員在一個“退休教師之家”找到了那個婦女。究竟那個婦女是怎樣把良好的影響帶給那些孩子的?爲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那些孩子還記着那個婦女?研究人員迫切地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不知道,”婦女說,“我真的回答不了你們。”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情景,臉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語地說:“我只是很愛那些孩子……”

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情感、是一種平等關係、是整體接納、是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這樣的愛才能夠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並深刻地影響他們。當孩子體會到我們的愛時,他們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回饋給我們,即使我們不能滿足孩子的物質願望,他們依然會愛我們。因爲,這時他們已經知道,他們擁有了世界上最珍貴的禮物,那就是遠比物質更值得人珍惜的——真實的愛。

我們在工作中,給予孩子無限的愛,才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享受到成長的幸福,才能讓家長心存感激,也許我們在工作中有過份的舉止,有過激的言行,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傷害,給家長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愛是一筆無形的資產,愛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只有對別人付出愛,才能得到更好的回報。不要把愛的方式當作愛。而給他們真實的需要,真正的愛!

五、和孩子聊天的樂趣

雖然是大班的孩子,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差。所以我會經常和他們聊天,在聊天的時候我發現了孩子們不少的興趣及他們心裏的想法。原本以爲他們是快樂沒有煩惱的,聊天后卻發現他們幼小的心裏也有許多煩心事。

和孩子們聊天讓他們的普通話也有了進步,孩子們逐漸也喜歡和我聊天。通過聊天我知道了他們喜歡動畫片,知道他們喜歡聽故事,也知道了他們喜歡和班裏的誰是好朋友,及對父母的評論等。孩子們很能說,也很想說。但有時候是活動限制了他們,使他們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活動課中,孩子們自然也就說的少了。

六、多給孩子講故事

幼兒園的孩子們,大多3—6歲,正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能讓孩子多聽故事,多說兒歌,多朗誦散文,將對孩子以後的口語表達、說話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的孩子年齡不大,但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聽故事。

早上,孩子們到園的時間等等不一,爲了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不讓早到的孩子感到無事可幹。每天早上,我都播放故事磁帶或音樂磁帶。我發現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針對孩子們愛聽故事的特點,我將聽故事這一環節穿插在午飯、睡覺前後和放學前,個多月下來,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孩子們在午飯期間邊聽故事,邊做飯前的準備工作,一舉多得。

孩子們從聽的故事中學到了不少的生活常規,自覺性提高了。

孩子們敢大膽舉手講話,並且口語表達能力大幅度提高。

講故事有諸如以上的好處和功效。我們當老師的又何樂而不爲呢?

七、多鼓勵少批評

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愛玩是他們的天性,孩子們之間肯定會有很多矛盾,因爲每個孩子在家裏都是小皇帝,而小班的孩子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們的獨立性較差,但自私心理強。很多時候都是因爲一些小事動手,對他們進行友愛教育也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對於活動不認真或接受能力差的幼兒,我們教師的態度是批評多,鼓勵少,不能讓孩子感受到一種被關愛的情感。這樣,孩子們積極性會降低,以後也就更趕不上其他孩子了。不管孩子表現怎樣,他們都是純真的,不懂得受約束。所以我們應該給孩子們更多的愛和關注,讓孩子對教師有一種愛,這樣纔可以和孩子相處的更好。

八、膠水沒了所想到的

新學期剛開始,秋姑娘就踏着輕盈地腳步走來了,我告訴孩子們:“美麗的秋天來了,我們把活動室打扮得漂亮些好嗎?”孩子們說:“好!”於是孩子們情緒高昂地圍在一起,用自己親手製作的果子和綠葉佈置我們班級。這時,家俊急切地喊道:“老師,我們沒有膠水了。”我只好請別的老師去領膠水。等候的時候,家俊又喊了起來“老師,你快看,海濱在幹嗎?”大家都圍過去,只見海濱一手拿着綠葉,一手沾着自己的鼻涕在往綠葉上的背面塗抹,再粘到地上。他擡起頭,得意地說:“我的辦法不錯嗎?”小朋友都喊了起來,“好什麼?真髒”看着這一系列動作,雖然我也覺得有點噁心,卻沒有批評他,而是說:“你們說,膠水沒有時,還可以用什麼代替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站起來說:“可以用麪粉加水,在火上煮成糨糊,還可以用麪條……”我誇獎了每個發言的孩子。

我在想,孩子在嘗試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不恰當的方法,我們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呢?批評和訓斥都是不正確的做法,及時引導孩子去觀察、去辨別、教孩子辨別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是不可用的東西。在教學中,應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手段,讓孩子懂得更多,知識面更廣,使他們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九、被孩子們感動從這時開始

由於長期從事教學工作,落下了一上火嗓子就發疼、肩膀也痠疼的毛病,疼起來時我自己經常轉動一下脖子,捏捏捶捶那痠疼的肩膀。

一天,我到班內聽課,坐久了,下課後自己用書本在捶我發疼的肩膀,正在玩耍的曉雲看到了很高興地走過來給我捶肩膀,說:“老師,你肩膀疼嗎?我給你捶捶。”但孩子太小,小手太小,根本不會捶。這時,又一個男小朋友看見了,走過來說:“不是這樣捶,這樣捶不管用的。”又轉過身來用很甜的聲音說:“老師,我勁大,我會捶,我來給你捶捶吧,我爸爸下班後經常讓我捶,還表揚我捶得很好呢。”我聽了,開心地笑容掛在了臉上。這時,其他孩子也圍攏來,你一言,我一語:“老師,我會,我媽媽去棚裏幹活很累,我也幫媽媽捶過。”“老師,我給你捶吧。”……

我忽然發現孩子們是多麼可愛呀,感恩之心在他們的幼小的心裏已生根發芽,心裏一陣陣發熱,感覺肩膀已經不疼了,我被孩子們所感動,也從這時開始了……

十、當媽媽

可可小朋友特別愛哭,每天早上入園,都要哭,哭的聲音特別大,不理她,她能哭一個多小時。

據瞭解,小可可入園時是班裏最小的,老師對她特別照顧,每天來幼兒園老師都會抱她一會,久而久之,她養成了早晨讓老師抱的習慣。來我們班後,由於其他孩子是新來的,所以我顧及不到抱她了,可是不抱她就哭,一哭就沒完沒了,怎麼辦?正巧我上課《布娃娃》,每個小朋友都從家裏帶來了一個布娃娃,小可可也帶了。上課時,我發現她很會抱布娃娃,特別是哄娃娃睡覺的樣子很可愛。離園時,我把她地娃娃留下了。第二天早晨我沒有抱她,她照舊哭。我說:“可可,從今天起,你就當媽媽了,你的娃娃等着你去抱她呢。”說着把布娃娃拿給她。她不哭了,看着娃娃。我又順勢誘導說:“你的娃娃一個晚上沒有看到你,可想你了,快親親她。”這一招還真靈,以後的每個早晨,我都會把娃娃給她抱着,一段時間過去了,她不抱娃娃也不哭了。

對特別的孩子,要有特別的教育。我想,這就是對“因人施教”教育原則的落實吧。

十一、安全教育不能忽視

和以往一樣,我認真地備着課,許老師拿着綢帶帶着孩子們出去上健康課去了,孩子們手裏拿着綢帶開心地唱呀跳呀跑呀,一番很熱鬧的場景,許老師和孩子們們也時不時地玩耍着,感覺很開心。過了不一會兒,就在我專心寫着字時,一陣急促的跑步聲朝我而來,我轉頭一看是許老師,一聽她的語無倫次的聲音,很嚴肅很緊張,我趕忙問:“出了什麼事?”她說孩子磕掉牙了,快!快……我一聽,嚇了一跳,怎麼會呢?出去的時候還好好的啊!容不得我多想,三步並作兩步,急切地跑了出去。只見那個小朋友的嘴裏嘴邊上全是血。這時孩子嚇得已經哭了起來,我親切的對她說:“別害怕,讓老師看一看”,我趕緊從口袋裏掏出手絹給孩子擦起來,一看孩子的當門牙磕掉了,血不停地往外流,於是我和許老師趕緊抱着她上了醫院。來到醫院後孩子的情緒漸漸地穩定了下來,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們。經過醫生的處理,血總算止住了。

針對上課這一突發事件,我們特意對孩子們進行了一次安全教育,並讓那個孩子把她當時的感受給大家講述了一遍。

就這件事我也作了小結:上健康課之前老師必須首先向孩子們強調一定要注意安全,對於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一定要多長一隻眼睛。我們要時時刻刻的提醒小朋友注意安全事項,時刻觀察幼兒的行爲。除了這些還不夠,並請家長一起跟我們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我們和家長共同努力,讓孩子們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識,今後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讓我們的小朋友健康快樂地成長。

十二、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今天午睡起牀後,小朋友們像往常一樣坐在位置上,發現文浩小朋友還沒坐下。我就叫了一聲:“文浩!”“哎!”“你在幹什麼呀?”“沒幹什麼!”“來了!”大家看着他慢騰騰地走過來,他走路時,腳是直直的,兩腿分開,走得很慢,我忙問:“你腳怎麼了?”“沒什麼!”“那你爲什麼這樣走啊?”他低下了頭,不做聲。這時,雪飛小朋友說:“老師,你看他小便灑在褲子上了,他的褲子溼溼的。”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這時文浩的頭低地更低了,臉也通紅,很不好意思的樣子,看到這個情景,我趕緊笑着對文浩說:“你剛纔是不是洗手把褲子弄溼了?”他看着我,點了點頭,我摸着他的頭又說:“以後洗手一定要小心,別把褲子弄溼了,好嗎?”他笑着對我說:“知道了!”就高興的坐到了自己的位置。

孩子是天真的、活潑的,沒有一點污點,我用巧妙的謊言保護了他的自尊心,讓他的自尊心沒有受到傷害。老師雖然撒了謊,但也是善意的,也是美麗的。在平時老師如果多用一些巧妙地語言來調節孩子的心情,來掩蓋一些不愉快的事,那樣你會覺得孩子的童心是多麼的可愛,你會在教學上有更多的收穫。

十三、教師要有耐心、能容忍

“老師,趙國坤又拿我的彩筆了!”、“老師,趙國坤拽我的衣服了!”、“老師,趙國坤打我了!”。前一段時間我經常聽到小朋友們這樣的“小報告”,而對於趙國坤小朋友,我已不止一次地對他所犯的這類小錯誤進行了批評教育,他當時也都很容易地接受了“老師,我不拿他的彩筆了。”、“老師,我不和她打架了。”……但不久他又會犯一些小錯誤。對這孩子屢犯屢教、屢教屢犯的行爲,我真是傷透了腦筋。

靜下心細細想來,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用得不恰當呢?幼兒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動作、行爲往往比較衝動,想到什麼就做什麼,看到什麼就說什麼。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們都不是有意犯錯的。另外,我們在兒童心理學課上學過,幼兒的長時記憶尚處在發展中。如果我們所講的道理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他就可能根本聽不懂老師的話,記不住那麼多的道理。再說,他也不一定能夠把一個情境中學到的概念用到另外一個情境之中,所以纔會出現“屢教屢犯”的現象。

後來我便換了一種積極的教育方法,不再對他進行批評,而是儘量用簡潔、明瞭的語言,耐心地告訴他哪裏做得不合適了,應該怎樣做纔對,並注意在不同的情境中反覆強化。

慢慢地,趙國坤小朋友的行爲有了很大的變化,他所犯錯誤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小朋友們都願意跟他一起玩了。

有時候,老師的耐心和容忍反而是激勵幼兒上進的動力呢!

十四、把快樂還給孩子

王家琪昨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腳後跟被自行車夾到裏。她媽媽再三叮囑近段時間不要讓他參加戶外活動,爲此,我對他格外照顧。

今天戶外活動時,我照例帶領孩子們到室外做體育遊戲,陳梓萌跑過來說;“老師,王家琪也來了。”我未加思索地對他說:“家琪,你腳不好就不用了,坐在那花園邊上看小朋友做遊戲吧。”聽了我的話,剛纔還興高采烈的他忽然臉色陰沉了下來,慢吞吞地轉過身子,往花園那邊走去……

王家琪的瞬間變化讓我猛然醒悟;離開集體,他並不快樂!我迅速改變了想法:“家琪,回來!老師還要請你幫忙。今天的遊戲請你當紅綠燈,好嗎?”我說。王家琪爽快地答應了。“紅綠燈”是這個遊戲運動量最小的一個角色,王家琪扮演得很投入,看得出他很快樂。我決定,次後無論做什麼遊戲,都要跟王家琪安排一個合適的遊戲角色,即使沒有合適的,也要爲他創造一個合適的角色。

很多時候,我們會忽視孩子的感受,在不經意剝奪孩子的快樂。如果我今天忽略了王家琪的變化,就不可能瞭解王家琪的感受,王家琪也就不可能享受到集體遊戲的快樂。作爲教師,我們一定要細緻入微地觀察孩子的變化,深刻體會孩子的感受,真正理解、尊重孩子,還他們快樂!

十五、對孩子多一些鼓勵

經常聽到家長在接孩子的時候問:今天你學什麼了?你怎麼就學不會呢?你瞧某某某畫的多好!你看看你畫的那是什麼呀?諸如此類的話語。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對這些話,就不容易接受了,我認爲比較有效的做法是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對班上的孩子從不做太苛刻的要求,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孩子的自信力和健全人格,我始終堅持以鼓勵爲主,畢竟,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弱點,如果家長和老師經常通過橫向比較評價孩子,甚至用責怪的口氣教訓孩子,說孩子不如這、不如那,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感,其天性和創造力可能會被抑制。特別是對那些性格比較內向、表現慾望不太強的孩子,多給予鼓勵顯得更爲重要。

奕奕是個能力比較弱的孩子,在班裏,小朋友都不願意和他一起玩遊戲。而且口齒也不清楚。用我們一個同事的話說:“怎麼他總是比別人慢半拍。”奕奕膽子比較小,平時不愛說話,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不強,這是客觀事實,我們都很清楚,但我們沒有拿他跟別人的孩子比,更沒有訓斥孩子。我們始終通過各種辦法傳遞給孩子這樣的信息:我們相信他,他是最棒的!記得奕奕剛來園時,整整哭了兩週,在幼兒園連滑梯都不敢上,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我用了“鼓勵+強制+鼓勵”的辦法,逐漸,他的自信心增強了,也慢慢有了一些積極勇敢的表現,如今,他已經順利的升入一年級了,我們都爲他高興!

大班幼師教學隨筆7

常聽到家長這樣問孩子:“你們班哪個老師好?”孩子會馬上做出回答:“王老師好。”“爲什麼?”“王老師天天對我笑。”在孩子心目中,只要老師天天有笑臉,就是好老師,因笑而得這樣高的評價,可見笑的份量。

只要對孩子投以微笑,他們就滿足了,然而,要時時刻刻都面帶笑容,這是很難做的。幼兒園的老師,面對的是一個班幾十個不懂事的孩子,俗話說:“小孩子是屬雞的,記吃不記打。”剛剛承認了錯誤,一轉眼又犯錯,真氣人。人生氣時,臉色肯定不好看。孩子犯了錯,應該進行正面的批評教育,講明道理,讓他們知道自己錯在哪裏,怎樣做對。可千萬別忘了,在孩子承認了錯誤,並予以改正的同時,投以微笑。這樣,在孩子的眼裏,你就是一個很好很可愛的老師。

幼小的孩子,思想單純,對人或事物的評價也單純,對老師的`評價也是如此。他們並不要求老師你有多少知識,多大能耐。一般的說,老師在孩子心目中是最有本領的。孩子對老師的評價的關鍵是態度上的問題。

有的老師教學工作還可以,就是得不到孩子的好評。當老師的,成天板着個面孔,孩子們見了都覺得可怕。孩子們都不願接近你,自然你在孩子的心目中就不是個好老師。

就笑而言,孩子的這種要求並不高,也不難做到,在孩子入園離園時,熱情的接待孩子,平時活動中,進入孩子的角色,並對孩子們投以真誠的微笑,你就是孩子們喜歡的好老師。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容易,有時心情不好,就很難做到。可是孩子並不知道你此時的心情,所以越是心情不佳,就越要剋制自己,努力做一個孩子們心目中的好老師。

TAG標籤:教學 幼師 隨筆 大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