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讀物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兒童讀物/列表

初中教學隨筆(合集15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中教學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教學隨筆(合集15篇)

初中教學隨筆1

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逐漸意識到所進行的教育探索,

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從本學期開始,我們明確提出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踐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踐行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對這一理念有正確地認識,不能“掛羊頭賣狗肉”,這就要求我認真研讀有關陶行知的教育理論。《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就是我選擇研讀的第一本書。

這本書重點闡釋了陶行知先生對與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有着很重要的影響。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爲中心的教育。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其主要精神有:

第一,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是滿足人生需要,爲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務的。

第二,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爲真正的教育。

第三,教育的意義是生活的變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內容是伴隨人類生活的變化而發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種終身的與人生相始終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會即學校”

陶行知認爲,“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教育;不瞭解社會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他指出,傳統教育在“學校與社會中間造了一道高牆”,學校好比是一個“大鳥籠”。提倡“社會即學校”,就是要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牆”,衝破

鳥籠式的學校束縛,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學校中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學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釋,教學做合一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裏,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又是一種生活之三個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麼做就怎麼學,怎麼學就怎麼教。”陶行知對教學做合一的效用作了歸納闡釋:要想營利人類全體的經驗必須教學做合一方爲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不但不忽視精神上的自動,而且因爲有了在勞力上勞心,腳踏實地的“做”爲它的中心,精神便隨“做”而愈加奮發。

除此之外,陶先生在《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有什麼區別》一文中,非常精闢地對傳統教育和生活教育進行了比較。傳統教育以文化爲中心,偏重傳授文化知識,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而生活教育重在運用、發明、創造,提倡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傳統教育使學校與社會脫節,生活教育則要求把整個的社會當作學校;傳統教育只講“天理”與“禮教”不講“人慾”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卻追求“天理”與“人慾”“打成一片”;傳統教育是以教師爲中心,以書本爲中心,而生活教育卻主張以兒童爲中心,以兒童的生活爲中心;傳統教育堅持的維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卻是開放、發展、創造的教育。

讀這本書,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難發現,儘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儘管我們的教育改革已經推進了那麼多年,但我們真實的課堂教學還是那樣像陶先生所描述的“傳統教育”,離他倡導的“生活教育”還差的很遠!

初中教學隨筆2

隨着新課改的實施,體育課逐漸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轉變成了以學生爲主體,老師爲主導的教育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傳統的教學方式很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直線性,不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妨礙了學生的思維品質的優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儘量少講,讓學生多思考,多練習,在自我練習的過程中,逐漸體會課堂內容,發現學習的難易點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管能動性,學生只有不斷的發現問題,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在堅決貫徹“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同時,不能淡化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的培養。加強體育教學的同時,不能忽視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和執行力的培養。加強體育活動課和課外體育鍛煉開展的同時,還應加強學生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在這幾年的工作中,收穫良多,經驗與教訓共存,喜悅與失落同在,也許這就是生活的本質,教會了我很多,也成長了很多。但依然面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缺乏經驗,對教學難點重點把握不住,以及如何有效的進行分組教學,和制定合理的.評價體系。而以上這些在體育教師職業生涯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在籃球投籃教學中,如果僅僅按照單一方式來考覈學生投籃掌握情況的話,很難準確的評價不同階段的學生,因爲初中生正處在生長髮育期,身體發育的情況參差不齊,很有可能會出現有的學生可以投三分球,而有的學生連罰球線這個距離的投籃都很難完成。而此時,建立更加合理的評價體系,就會顯得尤爲重要了。像這樣針對不同階段學生,更合理的評價方法是,依據學生身體發育的差異,制定不同距離的投籃目標,不僅可以很好的考察學生對這項技能的掌握情況,也能很好的鼓勵孩子,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在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興趣,往往直接影響了本堂課的學習成果。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上能否充分的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很大程度決定了課堂教學是否成功。要提高興趣,應注重“教”與“玩”的結合,同時通過做遊戲等趣味活動來啓發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使緊張的體育課變的生動、輕鬆,具有吸引力,激發學生的熱情,使之靈活運用走、跑、跳、投等基本技能,在玩中得到鍛鍊,同時在遊戲中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好作風,形成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協作精神,競爭意識,集體觀念,自我責任感,社會責任感,關心他人,以及積極的生活態度。

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長遠的過程,而非一個漂亮的結果,作爲一線教師的我們,只有勤懇踏實的將自己的每一次付出,耐心的澆灌在每一個學生身上,等到“桃李滿天下”的那一天,便是對教師這個平凡而偉大的職業最好的詮釋。

初中教學隨筆3

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原動力。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會收到良好的效果。那麼如何培養初中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呢?

一、瞭解學生,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就得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允許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允許學生興趣的不同方向,承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承認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識的能力有強有弱,學生的基礎有高有低,因此,給學生以充分的尊重,因材施教,讓學生在自己的起跑線上前進,體會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意願,在許可的範圍內向學生“妥協”一下,不失爲一種明智的選擇。

二、創設愉悅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學生學習時僅有老師一個人說教,學生聽,這樣的課堂最不受學生歡迎。美術課一直深受學生歡迎是因爲美術課“輕鬆”、有趣。作爲一線美術教師要爲學生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更喜歡上美術課,樂於學習美術知識,接受美的薰陶。如:在上製作裝飾畫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東西製作裝飾畫,我沒有講述裝飾畫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將閒暇時從網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裝飾畫展示給學生,那生動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給學生強烈的視覺衝擊,那獨具匠心的創意更是讓他們不由自主地發出讚歎。受此感染,學生也躍躍欲試,我因勢利導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構思、討論製作的內容,需要的材料,然後分頭行動。一次手工製作熱潮在校園裏掀起……通過這節課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一個良好的範例,對學生不僅具有啓發、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種學習動力的.催化劑。

三、利用美術作品展覽,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由於身處窮鄉僻壤,沒有大型的美術館、博物館可以參觀,也沒有專業的美術院校可供學習,更沒有畫家的畫室和工作坊可訪問,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美術作品展覽來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如,開辦卡通畫展覽,特色手工剪紙展覽,水粉畫展覽,裝飾畫展覽,看到同學的作品,自己的作品都在展覽之列,每個學生都美滋滋的。在學生展出作品的同時,也將教師的作品一併展出。通過此舉,不僅極大地推動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更讓校園增添了一些藝術的氛圍。

四、利用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多媒體作爲信息的載體,在教育目標與教育內容實踐的操作中搭起過渡的橋樑。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它不僅刺激人的視覺和聽覺,而且能有效喚起人的興趣、情緒和思維,最大限度地作用與人。學校新建了多功能教室,我就利用網絡直接向學生呈現各種美術教育信息,如:中國刺繡歷史,唐三彩、中華陶俑、中國畫筆墨情趣等,以更直觀、更形象的畫面出現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便於他們認識、理解、接受、領悟,使美術教學更爲生動活潑,這種有別於平時課堂教學的學習方式更受學生歡迎

以上是美術教學中一點淺薄的認識,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需要我們美術教師繼續爲之努力。我們期待我們的教學環境越來越好,爲學生創造一個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農村的孩子們接受更多的美術知識,受到更多美的薰陶。

初中教學隨筆4

長期以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在對一些語法點的舉例過程中,我一直是先說中文,然後再給學生翻譯成英文,很少讓學生自己嘗試翻譯。

這樣一來,學生逐漸形成了較強的依賴心理:反正有老師,課堂學習中,老師自己會把句子說出來或是寫出來,用不着他們自己動腦思考。於是這兩天我一改常態,讓學生自己說中文,然後再翻譯成英語,結果不難想象,學生都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即便是一些最簡單的句子。當然,這一切都是我長期包辦的後果,都是自己不放心學生的結果。英語課堂中,一些本應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做的事情,卻讓老師給包辦了,這樣學到的知識點很快就會被遺忘,同時學生不經歷思考和理解的過程,也就不會形成自己的理解。其實教師應該相信自己的.學生,給學生機會,先要求他們自己去嘗試、去做,讓他們經歷思考的過程,形成自己對問題和對知識點的見解,然後教師再加以補充和完善。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初中教學隨筆5

一、課堂上老師的主導地位不能丟

新課程強調發揮學生主體性,把課堂還給學生,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但其實,新教材的資料更要求教師對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難點,能很好地啓發學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讓學生自己看書探究,尤其是我們農村初中學生,他們的自學潛力,理解潛力還不是很強,所以教師更要講得精,更要善於引導,放手之前要先看學生的水平如何。比如此刻我教的有兩個班的學生,其中一個班的同學很活躍,設置問題就不能太放手否則課堂就會成爲菜市場,毫無章法;而另一個班的學生比較安靜,我們得讓他們有話講,適當地設置幽默環節否則課堂就會成爲一潭死水,毫無生機;比較理想的教法是老師必須要擔好引導者的“職責”,引導思維活躍的學生掌握正確的思考方式,而對於沉悶的課堂,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我經常採用各種提問方式去激發學生表現慾望。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成爲一名教師,光有愛心還遠遠不夠,然後愛心只是是作好稱職老師教好書的前提。所謂“身正爲範,學高爲師”,要作一個好老師,不僅僅要能得學生心,還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學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無論是工作還是學識上都就應讓學生佩服,這樣學生纔會對你產生信任感,纔會甘心聽從你的教導,纔會喜歡上你的課。老師對學生的承諾必須要做到,比如學生那裏收繳到的一些小物品,必須要在承諾的時間內歸還,否則在學生心中的信任度就會大打折扣,學生對老師沒有信任感後,無論你實施的什麼制度和提出的推薦,學生會容易產生抵抗情緒,管理和教學工作就很難開展。

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和課堂管理

備課既注重知識的.落實,也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然後上課前儘可能地做好充分的準備,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去”,這樣在時間的支配和知識上的引導,我們都能盡在掌握。上課過程中重視啓發學生思維,我經常讓學生做到“三動”既多動腦、動口,動筆,拿着筆上課,改掉部分學生把手放在口袋裏上課的不良習慣,學生在課堂上出現了違紀,應親自參與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給班主任,否則威信只會建立在班主任那裏,次數多了,學生只會厭煩你。

四、學生的作業檢查要落實

除了每一天上交的作業紙作業以外,然後對於練習冊和一些輔導作業,檢查任務就交給小組長和科代表,我在班上成立了數學興趣小組,確定小組長,由小組長來檢查,小組長的作業由科代表來檢查。

初中教學隨筆6

創新教育是指更新觀念,把創新素質的養成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從不同層次、不同方向、不同內容上採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貫穿於素質教育實施和每一個學生個體成長的全過程。可見,創新教育是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關鍵所在。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下面是我在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幾點體會:

1、 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的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爲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爲目標,從教學思路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認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師本身的情感現狀,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使課堂上出現某種心理氣氛,當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學生尊敬和喜愛的教師走進課堂時,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反之,學生的心理就會蒙上一層陰影,情緒就相當低落。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中規中矩的教學模式遏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使得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機械化的學習,久而久之對數學就喪失了興趣和信心。

2、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思維 主動性的心理特徵,就是積極地開展思維活動,真正的“課堂氣氛活躍”是指學生思維活動活躍,而不是表面熱鬧。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恰當創設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創新意識就會孕育而生。例如:在講“平行線的判定”時,可以提問:“如果有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線?如何作出判斷?”教師同時在黑板上畫出兩條看起來不相交的直線,讓學生作出判斷,學生可能會不假思索的判斷爲平行線,教師再提出疑問:“能肯定地說這兩條直線是不相交的直線嗎?我們現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遠處也不相交嗎?”這一問便使學生陷入思考,學生會對自己先前的判斷產生動搖,看到了單憑定義去進行判斷是困難的,由此激發思維的積極性,自覺去探索判斷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

3、把數學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中都有廣泛的應用,而大部分學生因看不到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繫而失去興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善於抓住日常生活、生產的點點滴滴,構建基本的數學關係,使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解決數學問題其實,實際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課本中的知識來解決,關鍵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和運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數學思考。

初中教學隨筆7

其實每次走進教室,都能感覺到學生們對音樂的渴望,。我也在想:怎樣樣才能把每一堂音樂課上好,讓學生在繁重的文化課之外也能夠找到他們精神與心靈的樂園怎樣樣才能透過音樂特有的力量來教育學生,使他們的精神境界在這個充滿着物慾的時代得到最大程度的昇華

其實音樂課是學生們最喜歡上的課,他們熱衷於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的卻是孩子們對教育部門精心編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更不用說那些讓學生們聽起來枯燥乏味的欣賞曲了。我們的教材不必須適合每一個地區的學校實用,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也存在許多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做深一步的探討和反思。

一、課堂音樂教學重點教什麼

音樂課不單純是唱歌課,但僅唱會歌曲的多,如何唱好歌曲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專學唱歌,長久以來,學生就會感受到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裏。

器樂課也不是單純的'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

欣賞課並非文學課。有些老師的欣賞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要掌握好定位

音樂課以教師爲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裏,很多教師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設計好的環節進行教學,而忽視了課堂突發,臨時應變等。這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爲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理解器,。

總之,此刻的音樂課堂仍需要我們廣大的音樂教師不斷的學習和反思,才能使我們的音樂教育不斷完善和發展。

初中教學隨筆8

(一)

課堂教學儘管是由很多變量制約的,但是每次課的教學,教師在備課前都已完成“二透”、“三有”、“四明白”。“二透”即大綱透,教材透;“三有”即有精選的例題和習題,有整體的教學規劃(使之有序),有學情分析(能夠出現的結論預測)“四明白”即明白知識點,明白重難點,明白思維切入點,明白板書設計(便於小結)。在實際教學時,只要不照本宣科,那麼,還課堂給學生就會物化爲累累碩果!

(二)

把初中數學課程比喻爲一棵樹,根深才能葉茂。

1、使學生真正懂得學習數學的目的,使他們真正對數學感興趣,這就是這棵樹的根,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真動力。

2、初中數學課本最基本的概念及運算,好比這棵樹的主幹。所以無論如何要使之系統化、條理化、清晰簡明、精煉紮實、貫通一體爲要,同時要反覆提煉、歸納,使之在學生心中變得愈簡明愈好。

3、圍繞課本上這些最基本的概念而靈活運用的習題,好比這棵樹上的枝葉。充分運用這些習題培養學生應用課本上的基本知識解決種種具體問題的潛力。

4、樹的枝葉不宜太多,太多了學生會太累。也不能太亂,太亂了學生會太煩。更不能用別的樹上的枝葉來折騰學生。

5、當學生在做任何習題時,最好能時時提醒他們要從樹的`主幹上來理解,從而使他們能從種種貌似繁雜習題中,看到它們其實是課本中基本概念的簡單運用的真面目。

6、時時使學生心中只有一棵簡單清晰、有條不紊的初中數學之樹的體系,有一充滿勃勃生機的根及堅實簡明的主幹支撐着初中數學知識的全體。這樣學生就能夠在任何時候都能以從容簡單的心態來應對任何貌似複雜,但實質上是很簡單的問題,也就不會感到數學知識雜亂無章了。

一旦使學生明白了自己日常的功課、作業、考試,也無非是課本上基本概念及基本運算的變體形式,真正明白這一萬變不離其宗的迷底,學生就不會被日積月累的知識所累、所困,而是能持續簡單、清醒的心態來應對各門功課、考試乃至將來的中考、高考。

其實,各門功課的學習之道都是如此。胸有全局,重點清楚,就不至於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在知識的末梢上過多地消耗精力和時間,到頭來,反倒沒有精力去重點知識了。

(三)

實踐證明,培養學生把解題後的反思應用到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養成檢驗、反思的習慣,是提高學習效果、培養潛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反思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各方面的培養都有作用心的好處。

1.反思題目結構特徵可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2.反思解題思路可培養思維的廣闊性;

3.反思解題途徑,可培養思維的批判性;

4.反思題結論,可培養思維的創造性;

5.運用反思過程中構成的知識組塊,可提高學思思維的敏捷性;

6.反思還可提高學生思維自我評價水平,從而能夠說反思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

初中教學隨筆9

在一次化學評優課的課堂上有這樣一個片段:當老師演示二氧化碳熄滅階梯蠟燭火焰的實驗時,出現了意外情況,她第一次將裝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傾倒向燒杯裏,結果兩隻蠟燭都沒有熄滅,聽課的學生羣中發出“嗡嗡”聲,老師笑着說:“沒關係,我們再來一次。”於是她拿起第二瓶二氧化碳又向燒杯中傾倒,這時幾十雙眼睛都盯着燒杯裏的蠟燭,結果更是出人意料,高處的蠟燭先滅了,學生中一片譁然!老師有點不好意思了,她請一名學生上來幫忙又重新點燃了兩隻蠟燭放入燒杯裏的階梯上,重新演示,低處的蠟燭先於高處的蠟燭熄滅。終於“成功”了!此時從臺下傳來學生們的一片掌聲,老師也如釋重負般露出了笑容……同學們的掌聲是對老師鍥而不捨的精神的讚許,同時也是爲終於見到了實驗預想效果而感到高興,但是作爲聽課者的我卻有了更多的思考。

該實驗是想通過蠟燭熄滅的先後順序來證明二氧化碳氣體的兩個性質,其一是不支持燃燒;二是密度比空氣大。教師演示的實驗目的也是想讓學生從感觀上認識此結論。但是由於實驗條件或操作方法不同等因素影響,實驗現象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如果教師置之不理只考慮預期效果要與書上的結論保持一致,那學生會對該結論產生懷疑,或者就容易形成思維定勢,不管什麼條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氣大,只有這纔是真理!而實際上不管出現什麼實驗現象,事出必有因,如果蠟燭燃燒時間長了,燒杯容積過小,燒杯內溫度很高,那二氧化碳是倒不進去的,所以蠟燭不滅;

如果傾倒二氧化碳的位置不合適,高處的蠟燭先滅掉也有道理,等等。實驗功能的體現不僅僅在於獲得所謂的.“正確”的實驗結果,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體驗實驗結果的探索過程。事實上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實驗失敗的次數將大大超過成功的次數,沒有經過失敗或錯誤的教訓而直接從順利中獲得的知識往往是脆弱和膚淺的。從心理學角度講,失敗的實驗或有異常出現的實驗更能激發學生的有意注意,如果教師以此爲契機引導學生分析出現不同現象的原因,總結經驗後重新演示,即使改變了教學計劃,甚至完不成教學任務,但學生的收穫卻是很大的,壞事豈不變成好事了嗎?

當然每個授課教師都希望實驗現象、實驗結論都與預期完全一致,但是一旦出現異常,教師必須爲過程中所發現的新的或未曾預料到的現象進行解釋,否則我們的學生會因而失去了很多瞭解或理解化學的機會,教師上課心中要永遠裝着學生,是爲學生在上課。

初中教學隨筆10

一、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水平的提升

我從事歷史教學有一段時間了,教學時間長了,自然就有一點體會和感受,這1年的教學實踐,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致於在課堂上能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二、抓住常規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力求提高課堂效率這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對教師的最高要求。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要翻閱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老師知道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蘊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點都備出來,有條列地傳授給學生。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定要抓住課堂上的40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三、抓好學生的知識點的過關檢查,及時反饋,做到功在平時上好課,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及時反饋,過關檢查,在每一節上課前,老師就要對學生所學的舊知進行復習提問,這樣既檢查了學生以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起到新舊知識的銜接的承上啓下作用。可謂是一舉兩得。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溫故而知新”。

四、加強中招、新課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關注中招命題趨勢,在平時的課堂滲透中招意識

做爲初一教師不能只顧眼下,閉門造車,不去學習來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師要多瀏覽時下最新的教學參考、雜誌,多留意中招考試方面的信息,便於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題的趨勢,力爭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中招意識,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題的方法。平時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做到功在平時,形成習慣。

五、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教學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時的教學中,在傳授知識時,也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比如概括、歸納、比較、判斷等諸方面的綜合能力,讓學生養成勤於複習舊知,善於總結歸納,做題條理清晰,規範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做爲畢業生必備的技能。教師平時訓練的好,不致於在考試中顧此失彼。

最後,我用荷蘭著名的繪畫大師梵高的名言作結:“相信我吧,在藝術問題上,下面這句話吧,實實在在的,老老實實是最好的辦法,寧肯不厭其煩地嚴肅鑽研,而不是投機取巧,譁衆取寵。”

長久以來,我們的老師恪盡職守,對課本知識進行精心的解讀和歸納,把一個個歷史知識“塊”,梳理得條條縷縷,解析的細緻全面,然後塞給學生,讓學生花大力氣去把它死死記住,不必多問爲什麼,關鍵記住是什麼!我們在知識的記憶上花了太多的心血。學生的.腦海裏也總這樣認爲學歷史不就是背嗎?學歷史就是背就是記,教歷史就是勒令學生去背、去記,這不能不說是歷史老師的悲哀,學生的悲哀,歷史學科的悲哀!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歷史與我們現

實隔着塵封而厚重的煙霧,我們總要求學生隔着這重煙霧記住煙霧那邊的事,卻很少讓學生穿過這重煙霧,深入到過去,深入到歷史中,去感悟,去體察,去思索,同歷史進行對話,感受歷史發展的脈搏!往者已逝,來者可追。我們需要置身於歷史中去,探究這一段歷史是怎樣形成的,要站在歷史的古道上思考,又要鳥瞰歷史,用宏觀的視野去考究,就事論事的講述一個歷史事件是無法看透看廣的。

歷史是極富理性的探索前進的軌跡,我們要從歷史中吸取營養和智慧,也要對歷史進行思辯和批判,我們不是思想家,但學習歷史,我們需要不停地思考,我們不僅要明白歷史事件,知道它是怎樣的情況,而且還應該去求證,弄清楚爲什麼,對歷史做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做深入的探究和思辯,才能聆聽歷史老人智慧的聲音,才能達到學史使人明智的目的,正如錢乘旦先生所言:歷史不是一個人人都能看得透的東西。你要是能夠看得透看得深,看得懂,那麼你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

初中教學隨筆11

一、科學語言

所謂科學性語言是指在舞蹈教學中按照科學的要求正確無誤的闡述舞蹈知識、要求和理念,消除教學中的隨意性,不說沒有科學根據的、主觀臆斷性的廢話, 也不充許模棱兩可或者含糊其詞。

二、感覺性語言

學習舞蹈與學習文化知識不同,後者絕大部分是前人業已證實的.,比較可靠的間接經驗,我們只要理解吸收就行了,而前者必須親自實踐,在做動作過程中由大腦指揮身體運動作用於肌肉,肌腱韌帶和關節,從而產生神經興奮,這種興奮傳入大腦皮層引起運動感覺,這種感覺是人體運動中必然產物,也是指導動作的重要因素。

三、藝術性語言

在舞蹈教學過程中運用豐富多彩而又十分貼切的藝術語言來描繪舞蹈動作的意境特別重要,它既能促使學生把動作做得盡善盡美,又能豐富他們的藝術想象力和表現力,但這決不是教師隨心所欲的自我發揮。也不是華麗詞藻的堆砌,總之它不能矯揉造作,不能爲藝術語言而藝術語言它必須符合動作的科學性原則,在這個範疇內尋求相適應的藝術語言。

總之,在舞蹈教學過程中,科學語言是基石,感覺語言起領航作用,而藝術語言賦予前兩者以生命力,它們之間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以科學的語言正確運用感覺的、生動活潑的、富有教學效益的語言,使我們的在教學上更上一層樓,爲藝術教育事業增光添彩。

初中教學隨筆12

爲了更好的迎接期中考試,我精心準備了一份關於七年級下冊第六、七章的背記複習材料,爲了降低背記難度,我特意照搬了平時上課時導學案中填一填的內容,希望同學們在複習背記的時候能回憶起上課時的一些情境,從而讓背記可能更容易一些,同時我還設定了背記的時間和內容,並要求同桌互相幫助提背。可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依然發現了不少問題:

1.部分學生的執行力不夠,沒有按照要求在規定的時間讀兩遍背記的內容,也沒有要求同學幫忙提背;

2.背記方法不當,很多學生存在死記硬背的現象;

3.存在作假和包庇的現象

針對以上現象我採取一些措施改進:

1.課堂上拿出相應的時間檢查學生學生背書落實情況,必要時要求全班同學齊讀多遍,達到強行記憶的'要求,對於背書較差的同學採取相應的處罰措施;

2.指導改進背書方法,我大爲推廣減法背書,就是不斷的劃去已經熟悉、會背的內容,集中精力攻克還不熟悉、不會背的內容,這樣需要背記的東西會越來越少,又由於做了標記,學生鞏固也更容易。

3.對於作假包庇的學生多加批評教育,加重處罰。

經過實踐,發現背記的效果明顯的好了起來。現在回想起來教師和學生的成長不就是在一個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嗎?教育最怕的是發現不了問題,只有發現了問題,我們纔有進步和成長的機會!

初中教學隨筆13

只有學生思維動起來,學習才成爲一件有意義的活動。因此,我們提倡自主學習,什麼是自主學習,通俗地說就是自覺主動地學習,如何才能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不是老師一味口頭上強調的“大家要自主學習”就能生效的,而是需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採取一定的形式,來達到這樣一種目的。小組活動是自主合作學習的一種最好途徑,這種形式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他們的參與意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學習交往能力。小組活動如何做才能紮實有效?下面的幾點是本人經過實踐和思索的一點心得,希望能夠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合理分組。合理分組是小組活動有效的前提。我們可以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全班按學習情況均衡搭配。這樣,在小組探討交流時,每個小組都會有領頭羊,基本上可以保證每個小組都能朝着合理的正確的方向前進。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習能力強的可以起到引領、點撥和講解的作用,學習能力弱的也能得到提升。

(二)小組內合理編號。編號可以按照學習能力來編,不要很明顯得把學生按照學習能力的由高到低排成1——4號,這樣這樣做,容易使學生心理失衡。編號一定要有規律,但可以打破一點常規,比如說可以讓每個組學習能力最差的爲1號,最好的爲2號,學生的心理可能更容易平衡一些。編號便於老師的宏觀調控。老師可以通過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從而掌握學生的學習動向;也可以在小組探討交流後,在小組間的交流中,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要求每個小組同一水平的學生起來交流,並且把這一環節作爲對小組活動的.一個評價,這樣既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成就感,也可激發學生小組活動時的互相幫助,強化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

(二)活動形式應豐富、多樣。一成不變的活動形式,會使課堂呆板,毫無生氣。可以根據任務的不同,採取小組內探討、小組內檢查等方式,還可以通過組組競賽、男女生競賽,使學生樂於活動,並從中獲得活動的快樂。所以,在活動設計時,教師應儘量設計適合活動形式的不同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易於並樂於完成。

(三)在活動前應對活動作充分的準備。一方面,教師在活動前應預見到學生小組活動中可能出現的阻礙小組活動的問題,及時地做好疏導。使學生在活動時,沒有很大的障礙,或者說使障礙通過小組活動可以克服。

(四)及時對小組活動作出評價。及時得當的評價對小組活動起着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老師要對小組活動給予更多的正面的積極的評價,要把每一個學生的出色表現和進步適當地歸功於小組,也要把個體的一些不足適當地歸咎於小組,這樣就加強了學生的小組意識,會使個體在小組活動時增強組內的合作意識,也增強了組間的競爭意識。

小組活動的有效性關係着課堂效果和課堂效率,活動過程又關係着小組活動是否真實、有效。我們應做好小組活動的每一步,從而通過活動過程,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初中教學隨筆14

經過了近半學期的教學,學生給我的感覺是他們對於新生事物的興趣比對歷史的興趣更爲濃烈許多。歷史是一門人文社會科學。歷史事件是既成事實,且已有定論,現在所用的課本中,學生常常被動接受所述的史實,往往忽略了紛繁的歷史事件對其的影響,那麼作爲教師的我,究竟在教學中應該怎樣注意滲透對創新人格的培養,既要創新,又要抓基礎,畢竟要進行中考。所以在教學中既要傳統教學,又要在教學模式上有所創新,才能培養學生的興趣。

作爲素質教育主渠道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課堂是民主平等的.天地”、“沒有學生不可以提的問題”等觀念。如果教師以“師者”自居,高高在上,一味追求單一化、公式化、標準化,這樣教師不當的目標觀、質量觀、方法觀將對一個班的學風產生巨大的影響,學生的主動創新意識就會被壓制,創新靈感被扼殺。平時多鼓勵學生大膽陳述已見,正確引導學生,敢於標新立異,不人云亦云,倡導認識多元化。教師在精心營造有利於滋養創新個性的空間同時,要給予學生髮表已見的機遇,使學生有積極主動發展的時間。創造安全自由時空,使創新之花在適宜的土壤中成長。

我在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採用問題激疑、複習導入、巧設懸念、故事感染、新奇引趣、音像圖示等各種方法,設置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和創造動機,營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情境,則是啓迪創造思維,培養創新人格的又一重要途徑。教學中可讓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相互啓發,鼓勵創新,提倡不同的答案。在歷史教學中,要經常開展討論或辯論,堅持啓發式教學,讓學生在積極主動中抒發自己的感受,發展鮮明的自我個性。例如教學《戊戌變法》一課中,“爲什麼要迫切進行變法呢?”可先進行多媒體演示創設情境,讓學生討論一個開放性問題:“甲午戰爭後,中國缺什麼?”通過討論、爭論形成共識:甲午戰爭後,顯示出中國文化教育科技國防等方面的薄弱,進行這些方面的改革、圖強,實屬國家當務之急。歷史課堂教學中若能經常形成辯論、探討氣氛,學生從敢“破”敢“立”,到善“破”善“立”,其創新型人格將組織着個體對環境的習慣反應,將持續影響其對事物的態度。例如在教學《洋務運動》中,組成兩大小組,正反兩方,進行辨論,課前查找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在課堂中圍繞問題,暢所言,抒發自己的感受,也從中體會到中國近代化進程的變化和對中國歷史的變化。教育論文

部分課內課完全轉變爲探究課,全部由學生主持,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見識,形成技能,展示個性,也是一種有意義的教學創新。開展歷史課外活動,是落實教學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主動活潑發展的有效措施。讓學生感受新中國的逐步強大,與外交事業的發展緊緊相連,更珍惜今天的不易。

初中教學隨筆15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學習課文的一個關鍵指標就是體會作者文章的特色,學以致用,爲今後走向社會,成爲有用之纔打基礎。要使學生得到發展,先要讓課堂成爲學生的能言堂,樂言堂,讓課堂成爲他們的話語自由空間,做課堂的主人。我們的課堂實效性才得以保障。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多讀書,善於積累,勤動手是提高語文作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的關鍵。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改進作文課堂教學呢?現就此話題談淡幾點具體的做法。

1、日記或者片段描寫入手,激發寫作興趣:

“日記是道德長跑,每天堅持使人求真、向善、愛美。”(魏書生)從日記入手激活學生興趣,在愛好興趣中打開學生寫作之源,引出“情感活水”。

第一,學會觀察,寫好分類日記。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教給學生有條理、有層次、分類別的寫日記的方法。第二,創設情景,寫好活動日記。“運動會”、“五四”、“十一”、 “教師節”、“元旦”等學生有了豐富的實踐,寫起作文來新鮮、刺激,就能抒寫真情實感。並用“新聞發佈臺”、“故事笑話林”“手抄自辦報”、“班級明星榜”、“聰明一休屋”等形式,營造作文環境。以此來擴大他們的生活範圍,豐富他們的生活閱歷,引導他們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對生活既觀察又思考,以微知著,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感的“各種”生活信息,真實地、創造性地“再現”到文章中。

2、在作文課堂教學中

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形象性、再現性、可控性的特點。將人、事、物、景等寫作材料通過實物、圖片、錄音、投影、錄像、電腦等多媒體進行再現,讓聲光色像充分刺激學生感官,喚起學生的記憶或再造想象。②這樣的作文教學能營造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有效地引導學生細緻地觀察、思考,實現全體參與、個別輔導。拓展寫作空間,幫助學生更廣泛地積累材料,促進思維和表達。

寫作時應該做到:

一、學會審題,把握選材。

寫作的第一步是審題,只有弄清題目每個字的含義,才能確定中心。所以審題是作文成敗的關鍵。初中以記敘文爲主,應注意題目的範圍和抓住題目中關鍵的詞。接下來是如何選材,有些同學作文中心不突出,內容沒有詳略。一定要讓學生有這樣一個概念:選材必須圍繞中心,最能表達中心思想的.要詳寫。接着給他們作文趣目,讓他們確定中心,概述所選的幾件事。通過專項訓練,學生對如何審題和選材有了正確認識。

掌握了審題和選材,還不能寫好一篇作文。荀子曾說“不積跬步,無以致幹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它告訴我們材料的積累是寫作非常關鍵。

二、拓寬閱讀面,善於發現。

如果我們僅憑藉語文課內閱讀,是難以滿足積累語言材料的需要的。作文源於生活,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可是很多學生對身邊發生的新鮮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此我要求學生要善於觀察,充分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對男邊的人、事、景、物進行細緻觀察,異且進一步分析、綜合、比較,以獲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

隨着科技的發展,我們進入電子時代,電視與網絡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它們給學生比書本更直觀、更容易理解的知識。面對眼花繚亂的電視節目,應如何選擇呢?我建議學生和家長一起看,在家長的幫助下認清真善美假醜惡,提高提高的審美能力,並把它和看書、參觀,做遊戲結合起來,使自己的各種積累相互聯繫,更系統化。而網絡爲學生打開通向遙遠世界的窗戶,讓我們更快、更有選擇地接受更多、更新的知識。

三、勤於積累,注重練習。

寫日記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但是中學生課業負擔比較重。因此我要求每週寫一次隨筆,把最有意義的事記錄下來。每天有一名學生把自已所寫抄寫在小黑板上,課間同學們幫助他論證字、調、句的錯誤。使同學們少寫“土語”,多用“雅詞”。總之,凡自已的親身經歷,喜怒哀樂,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可以寫。這樣,學生在生活和實踐中豐富自己的“材料庫”,讀書、看報,積累了知識。仿寫、改寫、週記、書信掌握多種寫法,激發學生寫作慾望和興趣,又互相取長補短,拓展思路,活躍學生思維,又不加重學生負擔,達到多練的目的,提高寫作速度,效果較好。

TAG標籤:隨筆 初中 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