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讀物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兒童讀物/列表

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寫作題範文

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寫作題範文1

愛心在教學中的力量

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寫作題範文

“愛心”是教師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教師工作的主旋律。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應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揚教育民主,把自己的愛播灑在每個學生的心間,通過愛的教育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首先要做到不計報酬、無私奉獻。在課堂上,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都要諄諄告誡,誨人不倦;在平時的生活中,教師要率先垂範,言傳身教;在課外,教師是學生的朋友,心心相印,開誠佈公。要做好這些工作,教師就必須深入到學生羣體中去,跟每個學生談心,與他們做知心朋友,從中瞭解他們的優點、缺點、愛好和困難等,對他們在課堂上和平時生活中的`點滴進步進行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樹立自信心,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要做到爲人師表。因爲學生模仿教師的意識強,如果教師能夠在學生們面前樹立一個美好的形象,學生們也會因模仿教師而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如當教師發現教室的地上有紙屑或粉筆頭時,教師要主動撿起來;當遇到有人摔倒在地時應上前扶他起來;當某學生遇到生活上的困難時,進行一定的幫助等等,用教師美好的形象去感化學生養成愛勞動、講衛生、爭做好人好事的良好習慣。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要懂得用自己的愛去溫暖學生的心靈。教育事業是一曲愛心讚歌,教師就要像雕玉一樣對待自己的學生。因爲學生是處於成長中的人,如果教師用愛心去關心他們,用愛心去幫助他們,他們一定會逐漸脫落思想的“塵垢”,成爲一塊名副其實的美玉。

對於調皮的學生,教師不能只是簡單地斥責與批評,更應採取個別談心和細心觀察的辦法,從中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此作爲轉化他們的“起步點”,使這些學生產生一種自我控制、自我約束的驅動力,鞭策自己進步,接受教育,團結同學。對於自卑的學生,教師要“動之以情,曉之於理”,提高學生的信心,鼓起他的勇氣,用真心的關懷去溫暖他、感化他,使他告別自卑的昨天,堅定地走向自信、美好的明天。

“愛”是消除師生之間情感障礙的保證;

“愛”是培養老師與學生的感情,使師生成爲“知心朋友”的橋樑;

“愛”是轉變後進學生,使他們良好地發展的靈丹妙藥;

“愛”是學生成長、進步、發展的關鍵,教師必須將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化作無聲的細雨,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滌學生精神上的塵埃。

讓我們用無私的愛托起教育的明天,當一名心中有愛的教師。

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寫作題範文2

因材施教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指出:“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取得優異成績,主要問題不是學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於未得到適當的教學條件和合理的幫助造成的”。這啓示我們,應最大限度的爲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這種“合理的幫助”,就如同“學游泳”的故事,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發掘潛質,因材施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鴨子天生會游水,一下水便駕輕就熟。兔子擅長短跑,松鼠擅長爬樹,這是他們的特性所定。然而硬讓他們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即便費盡心思,付出十足努力,收效也不會很大。這就像讓農夫去造機器,讓教師去打針一樣,即使努力,也必定弄出亂子,無法完成任務。

學校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每個學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特點,他們對於學習也有着不同的態度和選擇。這就要求教育必須注重個性發展,促使和引導學生個性化,培養學生的個性意識、自主精神和創新精神。再者,社會的繁榮發展需要各行各業、各個層次的人才,這也需要個性發展的教育,在學生先天稟賦的基礎上,培養出各有特長的人,從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素質教育是十分重視張揚個性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的個性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特長得到最充分的施展。

有一次,孔子講完課,回到自己的書房,學生公西華給他端上一杯水。這時,子路匆匆走進來,大聲向老師討教:“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麼?”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地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子路剛出去,另一個學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問:“先生,我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麼?”孔子馬上回答:“對,應該立刻實行。”冉有走後,公西華奇怪地問:“先生,一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麼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

在不同的學習場合,不同類型、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其學習表現也是不盡相同的,需要教師憑着自己的經驗和智慧靈活地設計出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師要留意觀察,分析學生學習的特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式,而且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風格特點,促使學生把學習風格轉化爲學習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每一個學生都是與衆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花有花的香,樹有樹的美,晴有睛的麗,雨有雨的趣。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的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的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寫作題範文3

教師的責任

做教師,就是做學問,想從學問中去找“黃金屋”,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古訓,絕不是真的叫你到書中去搜尋“黃金”,而是從中找到像金子一樣珍貴的精神世界。

做教師就是做學問。就是從學問中感受生活的快樂,教育的幸福,人生價值的輕舞飛揚。人要生存,要有一定的物質資料作保證,衣食足而知榮辱,對大多數人來說,精神是在物質得到基本滿足的情況下去追求的。今天,教師在物質上的生活已經超越“衣食足”。但教師這個工作是以精神追求爲主的。我們的物質由國家保證供給,有了它,不是圖安逸,而是能使我們更好地沉下心來。做一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

教師要有責任感,有責任感的人才是值得信賴的人。人,也只有有了責任感,纔會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纔會發現前方有那麼多需要自己擔當的事。一個人沒有了家庭責任感,這個家庭就註定不會幸福;一個人對工作沒有了責任感,他的人生就註定不會取得應有的成就,即便你再聰明也沒有用,因爲這個世界已經證明,最有成就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人,而往往是那些有一股傻勁的人。從教師的職業道德來講,一個教師不管你想不想做出點成績來,都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感,每個教師要教幾十乃至上百個學生,學習是學生生活的重頭戲,遇到一個沒有責任感的教師,那是莫大的不幸。

一個有教育責任感的教師,首先是一個對自己有責任感的人。我們不能期望一個對自己不負責的人,會對學生和學校負責,會把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未來聯繫起來。人,只有一次青春。作爲一名教師,對自己有責任感,最重要的行動是珍惜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不少人認爲只有趁着大好年華,盡情享樂,纔對得起這青春,殊不知,這其實是糟蹋了青春。不管享樂主義怎樣氾濫成災,我仍要堅持說,教師就是教師。教師的存在特徵,註定同普通人不一樣,也只有這“不一樣”,教師才能在精神的世界裏保持獨立獨行的清醒與尊嚴。

對自己有責任感,就要對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規劃,而不是做一天教師撞一天鐘。談到責任感,就必然要說到對學生負責。我認爲,發展自己是對學生最好的負責。我由衷地感到,對學生有責任感,對學生最大最好的責任感,就是儘快地發展自己,使自己成長爲一名成熟的、具有專業本領的教師。

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寫作題範文4

知行合一,貴於行之

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牆上的這句話,無不訴說着這樣一個道理——學貴於知之,更貴於行之。

西漢文學家劉向說過:“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千百年來,多少思想家、教育家總在爲我們闡述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於實踐。其實把聽與見結合而論便是知,一個胸無點墨的人怎能有所作爲?古人常講“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如果沒有博觀或者博聞,想必無論是誰也是無處可取的。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張。“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動—知識—再行動”的教育思想。我們通過觀察、通過聽聞獲得知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講究“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這樣的一種境界。齊白石學畫蝦時,曾終日蹲坐在蝦池旁觀蝦的動態;徐悲鴻的奔馬圖,是他常在馬廄觀馬的結果;達芬奇爲了完成《最後的晚餐》,曾用兩年半的時間到酒館、市集去搜尋人物形象,觀摩人物神態。這些名人的`事例無不啓迪着我們要學有所成,就必須有“知”在肚裏,“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達到教師傳播知識,學生掌握知識的目的。單有“知”是不行的,要緊的是“行”,是做。如果只有學知,有遠見,但只空論,那不但不會美名遠揚,反會被他人認爲是“空水瓶”,沒有真才實學。荀子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孔子也曾曰:“吾嘗終日不食,終日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學所知會胎死腹中吧。李時珍爲確保所著醫術的準確詳盡,親自到深山採取草藥,向藥農詢問情況;徐霞客爲完成遊記,跋山涉水,遍遊名川大山,歷經許多城市;巴爾扎克爲了使書中人物具有獅子般品性和毅力,曾親自到非洲獵獅;托爾斯泰爲了刻畫逼真

的戰爭場面,曾親自前去戰場觀察。所有的事例一再證明:實踐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驗證所“聞”所“見”,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義上的“知”。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參與課外活動、觀察自然環境等方式,使學生體驗生活、體驗自然。想到和得到,中間還有兩個字便是做到。懶於動手實踐,只會運用書本知識空發議論,那隻會給人留下笑柄。昔有趙括紙上談兵,最終敗北;今有學生空談理想,最終無所成就。

學習知識,不能只是聽,只是接受,更應該用眼、耳、手、腦等多個感官參與學習,實現聞、見、做的統一,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