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

當前位置 /首頁/健康疾病/心理疾病/列表

心理知識分享,瞭解心理健康與不健康的區別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知識分享 瞭解心理健康與不健康的區別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健康”的含義不僅是指一個人沒有症狀或疾病,而是一個人有良好的身體、精神和與社會相適的心理狀態。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可見,健康是生理、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健康等幾個方面的健康。

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提出,心理健康是指:“①身體、智力、情緒十分調和;②適應環境,人際關係中能彼此謙讓;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指個人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以及妥善地處理和適應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相互關係。它是人的內心世界與客觀環境的一種平衡的關係,是自我與他人之間的一種良好的人際關係的維持,不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獲得和確保,還要自我實現,具有爲他人的健康貢獻、行動的能力。

國家職業資格心理諮詢師教材將心理健康定義爲: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協調、內容與現實一致和人格相對穩定的狀態。這也是郭念鋒(1986、1995)按照心理學對心理活動的定義,即“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是腦的機能”,提出的區分心理正常與心理異常的心理學的原則。

二、相關概念的區分與內涵

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這是常常使用的概念。

心理正常是具備正常功能以,能保障人作爲生物體,健康生存發展;保障人作爲社會實體,進行人際交往;能使人正確反映、認識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並創造性地改造世界。心理不正常是指有典型精神障礙症狀的心理活動,喪失了以上功能。 “正常”和“不正常”是標明和討論“有病”或“沒病”等問題的一對範疇。“健康”和“不健康”是在“正常”範圍內,用來討論“正常”的水平高低和程度如何。

從靜態角度看,健康心理是一種心理狀態,在某一時段內展現着自身的正常功能;從動態角度看,健康心理是在常規條件下,個體爲應對千變萬化的內、外環境,圍繞某一羣體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範圍內不斷上下波動的相對平衡的過程。

三、心理不健康狀態的分類

心理不健康狀態可包括以下類型: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神經症性心理問題(可疑神經症)。

TAG標籤:健康 心理健康 #